查看原文
其他

圈子里最常见的数据造假:17-18...

也楼 也楼 2019-10-01

混圈子戴着套子,看社会带着脑子

1

前不久,我独自一人飘向北方,抵达天津时,天色已晚,朦胧的月亮挂在天上,都说望月会想家,而我却恰恰相反,有点激动,像是脱缰的野马,恨不得赶紧去天津的每个角落看看。

 

以前的我极其讨厌出远门,后来一度强迫自己多出去看看,早在年初就计划去苏杭走走,如今已是年底,却始终未踏足苏杭。

 

其实,我的内心是害怕的,面对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,我该去哪里?

 

许多人都向往说走就走的旅行,也时常被“世界很大,我想去看看”洗脑,那么,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,你该怎么看?

 

我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人,去每个地方之前,都会联系当地的朋友。

 

当晚,将东西放回酒店后,他说带我去附近的意大利风情街转转,那里并不大,走几步便是尽头,或许是因为天冷,两旁的饭店都有些冷清,驻场歌手也有些丧气,过往的行人寥寥无几。

 

他问道:“吃什么?”

 

我有些不悦,“你是假天津人么?当然是你决定啊。”

 

他停下脚步思索了许久,很显然,他有选择困难症,我有些无奈,提醒道,“你看看美团或大众点评吧。”

 

他果真拿出手机,查了附近的推荐,我见他毫不犹豫地说去排行第一的餐厅时,我就傲娇地打断,“算了,我决定吧,看哪里人多就去哪家吧,网上的都不靠谱。”

 

后来,我们去了一家有live show的慕尼黑餐厅,驻唱歌手看着像是一个中国女孩,开口唱歌后才发现是个外国人,R&B的唱腔演绎着耳熟能详的《夜来香》,极其不标准的国语总会刻意翘舌,一头乌黑的秀发披在肩上,身上裹着厚厚的黑色羽绒服,打扮平平,头发在风中飘荡,还算风姿绰约,身旁的鼓手、吉他手、贝斯手全是颜值在线、身材雄壮的外国男生,很是舒服。

 

我点了一份两人套餐,几近500,或许是对异域料理的不适,总之是难吃到死,但晚饭没吃,又想到那么贵,勉强多吃几口,或许,饭店叫天津狗不理慕尼黑餐厅会更迎合游客吧。

 

向他抱怨饭店许久,他却毫不在意,淡淡地说:“不想吃就不吃,没事的。”

 

我对自己有些生气,自言自语道:“算了,这就是旅游好玩部分,永远不知道会吃到什么东西,也不知道会见到怎样的风景。”

 

或许,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通过一些攻略避免旅途上的许多坑,但也别忘了,网路上的东西毕竟也是人写的,可操控的。

  2  

今天,朋友圈刷屏的文章《我承认,我们是有组织攻击马蜂窝的》着实令吃瓜群众激动了一把,作为大数据行业里的一员,其实早已对数据有着敏感的质疑,网络上,有什么不能造假呢?

早在我读高中时,就曾受亲戚所托帮忙刷淘宝好评,工作后,也偶尔会遇到帮忙刷单的店铺。


其实淘宝卖家的操作流程大抵是这样的,在快递里放一张给五星好评返三元红包的纸条,而红包的领取需添加指定的微信,并且叮嘱道,请不要在淘宝上提及任何红包领取相关字眼,晒图拍照时请不要拍进此卡片……

很多人都会在小恩小惠面前低头,盘算着买东西的东西,凑合着给了五星,其实,好处哪会被你占了呢?

 

很多人都以为晒图好评加微信后就大功告成,其实这还不是被操控的结局,这一张小纸条不过是一种筛选。

 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,愿意为三元红包给好评的顾客或许更愿意为十元红包而帮忙刷单,对么?所以,加了微信的这部分人,有一些顾客便会转化成刷单的工具,而这,就是淘宝店铺造假的过程。

 

但造价这个产业链,又怎会在这一环戛然而止呢?

按照流程下单后,通常会在隔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收到所谓的物品,里面往往是一包纸巾,其实我挺纳闷的,平日里需要两三天才能收到的快递,在刷单的情况下竟隔天一早就能收到,所以,在刷单造假的过程当中,或许快递公司也是一大帮凶。

 

如若只是顾客与商家的合作,刷单的时长便会因快递这一环而延长,效率往往会低很多,而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潜规则里,彼此都能获利,为什么不呢?所以,我大胆设想了一下,如果快递公司只是简单的隔空制造包裹纸巾的快递,在物流信息中虚构快递路线,不仅省了许多成本,还能收取佣金,最后背锅的依旧是店铺,那为什么不呢?(快递部分我无法查证)

 

贪小便宜的顾客、为了更多利益的店铺、从中赚钱的快递公司环环相扣,在这个数据造假的过程当中,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帮凶。

3

我认识一些运营公众号的同行,偶尔会有人议论道,“其实XX公众号的点击率都是靠水军刷上去的,留言大部分都是友情复制粘贴,要么就是租的粉丝……”

 

的确,我也时常收到这样的好友申请,“需要租公众号的粉丝么?”

 

我试着和她聊了聊,流程大抵是这样的,按月支付她一定的钱,她便会每天在你的公众号里留言、点赞、点广告……

 

也有同行让我试着刷刷阅读量,百度一搜,帮忙刷粉、刷阅读量的公司比比皆是,但我始终没有尝试。

 

我们身边造假的东西又何止这一些?

 

在圈子里,最常见的数据造假恐怕就是“18”了。

 

圈子里的我们对18都极其敏感,于是初初认识后便会想方设法地问道,“多大?”

 

“17、18…”

而后雀跃地整装出发,一路上诚惶诚恐而又满怀期待,待到彼此赤裸相见时,才发现所谓的18不过是虚惊一场,但发现真相时早已卿卿我我了一番,无奈,事已至此也不好临阵脱逃,只得乖乖就范。

 

所以,生活中的数据造假早已见怪不怪,只不过,我们需要自己去世界的每个角落看看,发现世界最真实的样子。

 

看社会带着脑子,不要什么都信,孩子。


1

你的留言、点赞、转发都是一种鼓励;

2

读者投稿、文章转载、加入也楼的交友群欢迎联系也楼;

3

也楼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“勾搭”即可添加也楼微信;

@黄也楼

情感类写作者,专栏作家


打动你的人群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往期文章一览:

1.两个人的孤岛(完)

2.直男:你要是女生,该有多好?

3.已婚同志的内心独白

4. 那些年,那些男孩(完)

5.倘若你看到,我们还能一起回家么? 

6.睡在身旁的同事 | 纪念我们睡过的日子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